7月23日讯七月流火,泉城乡村却绿意奔涌,生机勃发。7月22日,济南市“一月一主题”集中采访活动聚焦“泉韵乡居·和美乡村”,记者团深入济南市章丘区、莱芜区的田野阡陌,解码乡村振兴的创新密码,触摸产业兴旺背后的民生温度,感受这片土地上涌动的蓬勃力量。
锦鲤蹁跹稻浪香,“明山绣水”谱新章
采访首站走进济南市章丘区“明山绣水”片区。这里紧扣“对接古城、创新融合”的脉搏,以特色农业为基础,延伸链条,锻造品牌,为古老的田野注入全新活力。
在绣惠街道桃花山新村,锦鲤养殖基地里水光潋滟。五彩斑斓的锦鲤如流动的宝石,在清澈的池水中蹁跹起舞。现代化的养殖车间与热闹的电商直播间交相辉映,一条条“水中活宝”不仅蹚出了集体增收的“金路子”,更带火了村民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梦。桃花山新村创新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锦鲤、藕虾套养、农产品直供齐头并进,成为盒马鲜生的重要“菜篮子”,稳定供应30余种农产品,月销售额轻松跨越百万门槛。
微风拂过明水街道西营村的田埂,成片的明水香稻翻涌起翠绿的波浪。记者在香稻研发中心看到,600余亩标准化基地里,良种选育与土壤改良的“匠心”正默默延续着千年“香稻传奇”。毗邻的“稻荷飘香景观区”,稻浪仿佛与天籁之音共舞,早已成为都市人逃离喧嚣、拥抱自然的“网红必选地”。西营村深挖稻田之美,开发观光、农耕、研学,打造 春插秧、夏摸鱼、秋丰收、冬年俗 的四季歌谣。去年,游客突破2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奏响了500万元的丰收曲。
吕家村则巧打“浪漫牌”,将浓郁的“喜文化”深深植入乡土肌理。走进“喜相逢”婚庆产业基地,中式花轿、红绸绣球点缀庭院,喜庆氛围扑面而来;“小江南”婚礼主题酒店与“稻香渔歌”生态露营地,让田园变身承载幸福的浪漫港湾。吕家村深耕‘甜蜜经济’,年办喜宴超400场,让300多位乡亲在家门口捧上了‘喜饭碗’。”
红绿辉映产业兴,“齐鲁情·映山红”燃引擎
采访团转赴莱芜区,探寻这片热土如何以“齐鲁情·映山红”为魂,深挖红色富矿与生态宝藏,蹚出一条“红绿融合”的振兴新路。
在高庄街道塔子村,一场“文化复兴”正在上演。村文化产业园内,小三线纪念馆、复古大礼堂镌刻着时代烙印。沉浸式展览、互动体验、实景演出,让历史在游客与记者心中澎湃激荡。塔子村巧妙串联省工委旧址、莱芜战役纪念馆等红色地标,让峥嵘岁月焕发出时代新生机。
黑峪村的“花田之约”项目让记者眼前一亮。昔日沉寂的老屋摇身变为花香弥漫的咖啡馆,院墙花藤缠绕,游客闲坐露天座,细品花茶清芬,远眺山色,近赏花海,惬意如画。半亩花田溯源基地的品牌生活馆里,香氛、身体乳等花卉衍生品琳琅满目。黑峪村沿着“品牌+农户+基地+旅游”的生态产业化路径,打造多场景乡村综合体,吸引90位村民归巢创业,小山村的“网红”气质日益浓厚。
踏入牛泉镇庞家庄村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的车间,浓郁醉人的山楂香瞬间俘获嗅觉;山楂之恋博物馆里,从古籍记载到现代深加工,清晰勾勒出一颗小小山楂的华丽“蜕变史”。庞家庄联合周边6村深耕山楂产业,研发出60多种制品,让“小红果”变身富民“大产业”,年产值强势突破2亿元,其冻干山楂更是占据全国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版图,荣膺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”。
从绣惠的锦鳞跃动,到明水的稻浪飘香;从高庄的红绿交响,到牛泉的山楂凝香……这一路探访,一个个可复制、可推广的鲜活样板,生动诠释着“产业兴则乡村兴”的硬道理。济南正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笔,以文化赋能为墨,以设施升级为纸,在泉韵乡居的画卷上持续挥毫,让更多乡村细胞焕发澎湃活力,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。
配查查-配查查官网-最好的配资平台-交易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